单亲家庭不等于问题家庭


破碎的家破碎的心

肖亮(在单亲家庭长大的35岁男人,性格内向,从未谈过恋爱,目前正接受心理治疗)自述:

我没有家,从来没有。我现住在合租的宿舍里,四个人住10平方米,一日三餐极为简单,不是在街上就是在单位的饭堂将就。一切为了活着,但又不知道自己活着为了什么。别人可以为父母、为子女、为希望、为未来的追求而活,而我为什么而活?为谁?我什么都没有,只为不死而活。我很累,不是身体累,是心累。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母就经常吵架。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却没有夫妻相处的能力。他们互不理睬,他们想的是离婚,我在他们眼里已没有位置。他们最终分了手,把我寄养在亲戚家里,那时我才三四岁。

亲戚家孩子多,全都比我大,争吵起来受白眼、挨打的总是我。亲戚的孩子逢年过节穿新衣、新鞋,我穿的是他们淘汰的旧衣服。在学校里看到别的小朋友常有父母哄着、搂着,又接又送,我只好躲得远远的,避开这些令人心酸的场面。填写父母的姓名住址时,我恨不得把表格撕碎。到了中学,我想出了一个长久之计,凡填表一律填“父母双亡”。

我实在不想回亲戚家,所以千方百计寻找父亲。见到父亲后,他收留了我,为此他和继母大吵一场。那时我刚刚小学毕业。继母于父亲不在家时总用凶巴巴的眼神盯着我,意思是!

我艰难地、小心翼翼地熬到初中毕业就独自出外谋生了。我做过苦力,摆过地摊,到处找活干。每当夜深人静,我问自己,为什么我的生命充斥着无尽的苦难?如果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有父母的爱,我今天应是天之骄子――在大学就读。而我现在,没有欢乐,没有理想,每天考虑的只是。

不幸的婚姻幸运的人生

小刚(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自述:

读小学时,我父母离婚了,我不知道他们离婚的原因,只知道母亲后来去了另一个城市。我没见过父母争吵,也未见过母亲哭泣。父母离婚时一切都很平静。在我的记忆中,离婚不是鱼死网破的事。母亲一两个月会来看我,父母还和以前一样,一起买菜做饭,谈谈家常。我曾分别问过父母亲,他们为什么要离婚。他们的答案都一样,说两个人的性格都很要强,在一起常有矛盾,常常吵架,只是不让我看见而已,彼此分开了反倒轻松自在。

没有母亲的日子是寂寞的,我也向父亲埋怨母亲,认为她不是好女人,丢下我们父子走了,不要我了。父亲解释说责任在他,是他把母亲气走的;至于我,父母都争着要,最后父亲赢了。

我的祖父母、姨妈、姑姑、外公、外婆见父亲工作忙,都提出要帮他带孩子,但全被他拒绝了。父亲坚持要把我留在身边。

父亲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工作忙起来不能按时回家,他就教我怎样照顾自己,怎样煮饭、热菜、安排作息时间。我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管自己的习惯,一放学就回家煮饭、搞卫生、做作业。而父亲为了我,谢绝一切晚上活动。

在没有母亲的日子里,我更能理解父亲,我和父亲的感情很深很深。

父亲没有因为我欠缺母爱而溺爱我,他会温和地严格要求我。他要我多与母亲写信、通电话,请母亲过来一起看电影或听音乐。只要父亲在家,家里就充满欢乐。父母离婚,我失去了许多,但又得到了许多。

单亲家庭不等于问题家庭

研究证明,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心理问题比较多,人格缺陷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于完整家庭。个中原因是,父母的婚姻破裂对孩子, 特别是对未成年孩子的心灵伤害是深远的,但绝不能因此而断定离婚家庭的孩子“不可教”。

当夫妻感情破裂,必须解除婚约的时候,双方当务之急不应是房产、金钱的分割,而应尽力保护好孩子。孩子代表着生命,既然父母生养了他,就必须爱护他,给他一个正常、健康成长的环境。

肖亮是不幸的,不负责任的父母留给他孤独、凄凉的童年,因积郁成疾,患上了抑郁症。一颗缺乏爱的心是忧伤的,肖亮若不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必然会走上自杀之路。小刚是幸运的,他有一位好父亲,在父亲的关怀下得以顺利成长。同是成长于单亲家庭,为什么两个孩子的结局会不一样?这是父母离婚后对孩子的不同态度造成的。在父母双全的家庭,孩子纵然也会出现不良习惯、行为问题甚至犯罪现象。但对单亲家长来讲,他们面临的困难会更多、更复杂,更需要付出。小刚的父亲是单亲家长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都来关心孩子,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相关资讯:

单亲家庭――不容忽视的问题


“单亲家庭的学生愈来愈不好教”。这是现阶段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者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无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今年所带的班级,有好几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通过近一个学期的班级工作实践,我现在把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以下三种,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体会及做法。

第一种是沉默不语型。她们(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孩子无法给予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心在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但感情上渴望亲情、温情。在一次晚自修结束的时候,一名学生突然头疼又联系不到家长。于是我送他回家,才知道是单亲家庭。但父亲为了养家晚上还要工作。从学生的言语中明显感觉到他想父亲陪着他。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会特别的有进步,但是也会突然一落千丈,这和他家长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种是脆弱型。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班中有个学生是跟父亲生活的,但父亲给她找了一个后妈。在一次与她书面交谈中,她写到将来要报复父亲,理由是父亲对他不够关心。长而以往,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黑天乌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故此,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且特别容易偏科。

第三种是品德不良型,工作时间的特别,本身社交活动的繁多,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监督。离异的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或互相推委、指责,你冷我热,有时无端恶习语相向。这样,学生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亲和母亲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关照自己。故此,放学后就直奔“更精彩的世界”,与“朋友们”浪迹在网吧、游戏机室,深夜都不愿归家。其家长不知道或不愿知道孩子在外面什么地方玩,跟什么人在玩些什么东西。有时厉声的责问,也是容易被孩子的花言巧语和谎话蒙住。有时不愿相信 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危险边缘。这种类型的学生在“精彩的世界”里逐渐产生对道德规范错误的认识,或者明知是错误的也不听而常犯。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容易接受“朋友”或社会消极的评价的影响,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这对周围的学生影响极坏,是典型的双差生。

单亲家庭的学生有的问题行为不是仅仅是他(她)们身上存在,正常家庭的学生也会出现这或那的问题行为,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较为典型的存在种种问题行为。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我认为要做有效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的不同的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手段。

对沉默不语型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故此,父亲或母亲、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的药方。这首先要家长明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言语中要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愉快。对孩子身上的毛病,不要期望他们能立即改正,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孩子的压力过大,他们的自信心不够足,成功感会减少,抑郁又会袭击他们。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与孩子站在一起,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那么亲情、温情重新温暖孩子的心,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师也要象家长一样,用多点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这种类型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对于家庭的变故,引导他们理智地看待,是父母选择的生活,不是他们的过错造成的结局。作为孩子不要过多地指责父母,最重要的是将来自己生活的路自己要走好。

对脆弱型的学生,要配合家长做学生的各方面工作,要求家长规定孩子做的家务活,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经济上给一定的生活开支费,让孩子承担起家庭或自己某一方面的开支之用。不当之处要予以惩罚。当然这要孩子觉得可行,并且有利可图。家长必要时候如孩子做错事等要批评孩子,不能心软。但注意要让孩子觉得父亲或母亲这样做是富含爱护之心的,而不是冷漠辱骂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试着把他(她)当成一个很坚强的学生来看,派些工作给他(她)做,言语要经常鼓励其勇气,让学生逐渐产生一个错觉(她)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强者是不屑哭鼻子的,做弱者是很难为情的。逐渐的,这类型的学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怜虫,处处受人欺负。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强,也让他们不像过去那样百般依赖家长。性格、情感开始坚强了,挫折感会减弱,学习的毅力会开始加强,学习成绩就会比过去稳定。这种种变化自然就会使他们的自信力强化,会觉得自己还可以帮助父亲(母亲)和同学、老师,脆弱型就会开始转化了。

对品德不良型的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出现成效的,往往觉得力不能达的地方是学生家长的工作难做。这些家长有的文化素质差,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不是庇护自己的孩子,就是觉得管不了,或是干脆不管了。不能较好地配合学校班级做工作。好不容易有点成效,放几天假就前功尽弃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的教育工作不是万能的。

班级工作中,我觉得跟这种类型的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比如与这种学生的谈话,如果在办公室,有许多的老师,学生站着,老师坐着,这种场合、方式方法的谈话绝对没有好的结果。学生有可能就不说话,更不肯说心里话。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谈话摆明是教训人,加上还有别的老师也帮助一起批评他。敌对的态度不会出善意的结果。最好的谈话场合不要在办公室,就老师学生两人,双方面对面地坐着。老师不要用教育者的口吻来说话,用学生们说话的方式、口吻来进行。这样一来,学生放松警戒,放下敌意,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老师就可以了解很多学生的活动,像福尔摩斯一样去分析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校外的生活情况,以便于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对整天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玩的学生,最应采取的办法是利用一切手段切断他们与外面朋友的联系。但是这对家长来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这也是令学校对这样的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终难以奏效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给学生好好地上法制教育课,到部队去接受严格的训练,去体会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第三,在学生的课外时间给予有效的监管,动员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以便收拢他们的玩心,留住他们在学校。第四,在学习上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取得好成绩难,但是成绩有一点点的进步是有可能的。有进步的时候就要给予表扬。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有作用,因为他们受表扬的时候太少了。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单亲家庭的学生。对于这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在尽量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工作,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阴影,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关资讯:

关于单亲家庭小孩的成长问题


一些网友总是担心单亲家庭小孩的成长问题。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这样的女性占总的女性人数比率会很低,大可不必觉得所有女性都会不结婚,也不要做这样的假设。其次,觉得单亲家庭出生的孩子有问题,本身就是对单亲孩子的歧视。

我也见到过几个单亲的孩子,其各种表现,并不比同龄人的差。其三,不要把孩子幸福与否与他有一个母亲或双亲联系在一起。这不是做加法,单亲孩子受到的爱是0.5,双亲受到的爱是1.0。其四,对孩子最大的困扰,可能来自他的同学。一些网友,骨子里,肯定隐藏着对单亲孩子的轻视和歧视,对小孩的同龄人,更是如此。这种歧视来自于社会。如果说如何让单亲孩子过得幸福,惟一要做的就是改善社会部分人士的家庭观念。至于母亲出以外的风险,那么双亲出意外的风险有没有?我们不能根据这个机率去决定是否应该让孩子出生。如果夫妇都是矿工,是否应该禁止他们生孩子?

我们不应该根据未来的孩子是否幸福为标准来决定是否允许生孩子。前不久传言的硕士可以生二胎,就是这种观念的表现。法律,首先满足的应该是存在于世的人的权力。具体到这一问题,首先是满足妇女生育的权力。孩子出生后,孩子的权力才会生效。如果你小时候生活不幸福,你是否后悔被生下来?

单亲孩子相对于其他孩子如果有问题,反映出的是社会存在问题,而不是单亲家庭存在问题。此外,我们不要过分迷信于个别专家。专家也有许多凡错误的时候。 相关资讯:

本文Hash:2e40327af9dd4d5c178b8eda87b54ac99167bf6b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