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TOP4死人

案例:非典时期,小南妈不敢让小南老是看电视。那段时间的电视里常会出现被单裹着头的死人画面,小南一看见,就会用小手蒙住眼睛,吓的不敢睁开眼睛,甚至有时候晚上还会做噩梦呢!

多发年龄:4-8岁

分析:害怕死人,是较大的孩子才会产生的恐惧心理。这些孩子的认知能力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水平,也会对死亡的意义有了粗浅的了解,所以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出害怕死人、害怕死亡的心理。

爸妈妙计:

和宝宝玩战争游戏,然后扮演被宝宝打死的死人,当宝宝来摇你的时候,你就说“死人是不会说话不会动的,死人是不会伤害人的”。

TOP5重大事故的重演

案例:去年的车祸里,小米失去了亲爱的爸爸。尽管车祸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可是这件事对小米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她至今仍然坚持不肯坐和发生车祸的车一样颜色的黑色小汽车外出,害怕发生同样的车祸那一幕。除了这,她还不能见到身边有黑色的小汽车,看到后,她就会蒙住眼睛或者转身而逃。

多发年龄:3-12岁

分析:弗洛尹德说过:儿童因为幼年发生的重大事件而产生的恐惧和心理阴影会从他的童年一直延续到成年,会从潜意识里影响他长大成人后的一些行为。所以虽然这种类型的害怕比较少出现,但是却是最严重的一种,也是最容易导致孩子有心理问题和病态表现的一种。孩子在经历过这种事件后,情绪变得焦虑,喜怒哀乐也变得和正常孩子不大一样了。甚至他们的行为和语言也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爸妈妙计:

带孩子到儿童福利院去参观,让他把用不着的衣服和玩具捐献给那里的小朋友,让他有机会接触和他有相似遭遇的孩子。

如果重大事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的话,不要迟疑,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

TIPS:作为家长,除了帮助孩子化解那些外来的恐惧以外,还要注意千万不要去故意“吓唬”孩子。要杜绝以下3种情况:

1、家长不能把“你再不听话,大灰狼来咬你了”,“你要是还不睡觉,就会碰到妖怪,妖怪专门吃小孩子的”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2、家长也不要讲一些神仙鬼怪的恐怖神话故事,搞的孩子半夜里不敢一个人上洗手间,生怕里面藏着个白骨精。

3、更要杜绝孩子和大人一起看恐怖电影和电视.那些恐怖血腥的镜头会老是在孩子的脑海里浮现,让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惊恐的状态之中的。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心理恐惧?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打预防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打针越来越恐惧。那要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打针的心理恐惧呢?

有效的方法是:(1)事前跟他说要打针,有点痛(不过孩子对打针以前没什么印象,可能小时候神经不敏感吧),他反应平平,我想即使这样说,他也不明白要面对什么(这点我做错了)。(2)打针前转移注意力,我讲些别的事,可医生打的时候他一下哭出来,可能是他没心理准备,痛哭!我感觉是不是转移注意力不好呀?他专注地看着我,好像有种被骗的感觉。(3)他哭我就安抚再安抚,哭的时间挺长的。我这次做错了,真怕给他造成心理恐惧、阴影。

下个月又要打预防针了,真不知怎么应付,这次会不会留下心理恐惧呀?担心中。

我想下次打针前跟他详细说明过程(而不是我这次简单地解说),观看别人打针过程,共情。可如果即使这样,下次他还是强烈抗拒不打,我怎么办呢?愁。而且我怀疑即使孩子明白要面对什么,仍然还是恐惧的。我该怎么办?

答所有的孩子都会害怕打针和去医院,但是孩子得了病必须去看。其实孩子由于害怕而哭泣时,家长不要太心疼孩子哭,这样孩子的恐惧就会减轻一点。由于家长太害怕孩子哭,太心疼孩子,那种心疼的感觉就成为不舒服的感觉,这会使孩子理解为家长对医院的恐惧,于是更加重孩子的恐惧情绪。还有,在孩子去医院之前,不要反复地劝孩子和给孩子讲述去医院将要做的事情,也不要讲有关打针的感受,因为无论你讲的是什么样子的,孩子都会把你讲的内容进行夸张。例如家长说打针有一点点疼,孩子就会想象着是像蚊子咬的那样一点点疼,结果打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比蚊子咬的要疼得多,于是造成夸张疼的感受。如果你说打针非常疼,他就会把这个非常疼夸大到没有边际,于是还没有去医院就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了,孩子可能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去感受疼痛,所以感觉就会特别强烈。这样在孩子两岁之前还不如告诉孩子得了病就要去医院,治病可能要吃药,也可能要打针,打完针病就好了。在打针之前,家长做的工作越多,孩子越会感觉到恐惧,所以分散孩子注意力是比较好的办法,到打针的时候,眼明手快,很快打完,略微安抚一会儿,就找其他事物将孩子拉出那种不愉快的情绪氛围。这样,孩子虽然下次还会害怕,但不会沉浸在害怕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温馨提醒

如果孩子到医院非常挣扎,就叫一个人去办手续,一个人领着孩子,到别处分散孩子注意力,快轮到孩子时,再进入诊室。成人的力量无论如何是比孩子大的,可以坐在问诊的凳子上,将孩子的两条腿夹在成人的腿中间,将孩子一只胳膊靠在身体上,一手抓住孩子的胳膊,另外一只手按住孩子的大腿根,尽快配合医生诊断,这样比在那里不停地说话,劝孩子要好得多,因为在听诊的过程中,孩子虽然哭得很厉害,但发现并不疼,就不会使孩子不断地想象恐惧的过程,所以要尽量缩短劝说过程。

以前医院都是给孩子打肌肉针,尽量不输液,现在大多数孩子去医院就是先验血,严重一点就是输液,这确实让孩子感到特别恐怖。没有什么好办法,真生病了,就要配合医生,快速完成治疗过程。

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都尽量不要恐吓孩子。如果孩子本来就害怕打针,就更不能用打针来恐吓孩子。这样当时看上去孩子乖了一些,实际会造成长久对打针的恐惧。这种临时性的疼痛伤害只要没有家长持续的强化,不会给孩子带来长久固定的心理问题。所以家长不必因为孩子看病和治疗的痛苦 而过于担心。

如何帮助宝宝克服恐惧心理

宝贝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往往有恐惧心理,这时父母不要嘲笑、忽视宝贝的恐惧行为,给予宝贝足够的心理安慰,并想方设法让他确信没有人会伤害到他。当宝宝遇到如下的情况时,父母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

宠物死亡,或者遭遇其他意外事件的时候,不要因为害怕吓着宝贝而将宝贝目睹的死亡描述成睡眠,这样会让宝贝将睡眠与死亡等同起来,从而害怕上床睡觉。避免让宝贝独自一人待在某个地方,这样会使他缺乏安全感。尝试告诉宝贝他们恐惧的东西根本不存在。比如,宝贝觉得床底下有怪物,那就用灯照着床底下,搂着他一起去查看一番,多尝试几次,宝贝就会明白这样的恐惧毫无道理。但是如果宝贝十分恐惧,不要强迫宝贝做这样的事情。

寻找一些能够帮助宝贝入睡的常规方法。比如给宝贝开一盏小灯,开着门,让他最喜欢的玩具、依恋的小毯子陪他入睡,给宝贝放一些比较轻松柔和的音乐或他喜爱听的故事,带宝贝去商店买一些他认为可以驱除怪物的物件等等。寻找一些有创意的驱逐恐惧的方法。比如,告诉宝贝,当他梦见怪物的时候,可以想像一些怪物的克星,比如仙女、魔幻师等来帮助他驱除怪物。留在宝贝的房间,陪伴宝贝直到他入睡。选择一些主人公战胜怪物与鬼魂的书籍让宝贝阅读。这样可以让他尝试想像像主人公一样去战胜怪物,增加他战胜恐惧的经验与信心。

转移宝贝的注意力。一旦宝贝被心中的恐惧所左右,妈咪可以给宝贝喝点饮料,吃点小点心,帮助他摆脱他感觉恐惧的事物。宝贝与陌生人交往时,妈咪一定要陪伴在左右。对于那些面目狰狞,看起来不太友善的陌生人,最好对他们敬而远之。即便是父母的好朋友,也要给宝贝足够的时间熟悉他们。当宝贝不熟悉他们时,不要强迫宝贝与他们交流。

本文Hash:3880fca16b4c1483946f970df45d7b6a2d0a3443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