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准妈妈们旅行要注意些什么呢?

尽管烈日炎炎,尽管被告诫孕期最好不要旅行,但一想到宝宝出生后将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剥夺”了自由,孕妈妈们游山玩水的想法更是蠢蠢欲动了吧,其实,掌握孕期旅行的要诀,让旅行变得更加安全和轻松,孕期旅行也并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选择旅行的时间和地点

旅游医学会表示,怀孕开始的前三个月与后两个月最好避免出国旅行或出远门,怀孕的第四到六个月为最佳旅游时机。怀孕的前三个月,由于胚胎发育并不完全,容易有意外流产的机会,而接近预产期的妈妈们也不适合出行。

在地点的选择上,孕期旅行最好选择短途旅游,避免过度疲劳;避开过热的旅游景点,而选择人少的旅游地区;卫生条件差和高海拔地区也不要去;要事先了解旅游地点的气候,以及当地的医疗资源,最好请事先查明当地的紧急医疗照护电话、及最近的妇产科医院地址,避免前往荒郊野外、离岛、或交通不便的地区,这些地区通常没有普及的医疗设施,一旦有需要无法立刻送医。

做好产检再出门

孕妈妈如果考虑出游,外出前是一定要接受一次产前检查的,哪怕已经在出游的不久前做过检查,出游的前1~3天还是要重复检查一次,因为宫腔和宝宝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另外,外出时病历最好随身携带,万一不幸在途中发生意外,病历记录将会更方便当地医院和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并有针对地进行救护。

这些你都考虑到了么?

要准备孕妇本身的卫生用品。包括弹性袜、托腹带、护垫、以及可以清洁公用马桶盖的消毒喷剂等。

要准备一些药品。如口服的肠胃药、止泻药、和外用的酒精棉片、止吐药、优碘、外伤药膏、蚊虫咬伤药膏等。

孕妈妈衣着要适当,多备无患,因为相对而言,旅游景点多依山傍水,气温稍低,要预防感冒;

鞋以平底鞋为佳;

饮食方面,避免吃生冷、质量无保证的食物,以免造成消化不良、腹泻等身体不适,同时多喝开水,多吃水果;

住的方面,最好提前预订房间,注意清洁,保证良好的通风;

在风景区游玩时,丈夫一定要随时了解离妻子身边最近的洗手间,因为孕妈妈容易尿频,而且憋尿对孕妈妈是没有好处的。最值得注意的是,运动量太大容易造成孕妇体力不堪负荷,容易导致流产、早产及破水。

孕妈妈孕期旅行要注意些什么?

有些孕妇会在孕期内外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孕期最好不要出远门。必须离开所在地区时,应尽量安排在孕中期,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有人陪同:怀孕的你最好不要一个人独自出行,而要有丈夫或朋友陪同。这样做的目的是以防不测。虽然孕中期这种状况会较平稳,但不能排除意外事件的发生。身边有人陪同,孕妇会有安全感,发生意外也可以提供帮助。

选择安全的交通工具:孕妇不宜乘坐颠波较大、时间较长的长途公共汽车,如果可能,尽量坐火车或飞机。尽管孕吐阶段已经过去,但晕车会引起呕吐,孕妇应携带几个塑料袋防吐。如果你是乘坐私家车做长途旅行,最好一两个小时停车一次,下车步行几分钟,活动活动四肢,这样有助于孕妇的血液循环。

时间宽松:出门在外,人们都希望尽快办完事。但孕妇安排时间要宽松一些,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如果是旅行,要避免做长距离的旅行,因为长时间坐在车上摇晃对孕妇影响极大。最好采用能自我控制行程的旅游方法,尽量避免跟随团队观光旅行。

在旅行前要做好旅行计划,不要让自己和胎儿太劳累。要避免去人多杂乱、道路不平的地方。

按期做检查:如果出门时正赶上做孕期检查,孕妇应及时在当地医院检查,而不应等回来以后再补,这样做便于掌握健康情况。回到住地以后,也要到指定医院再查一次,并把在外地时的检查结果告诉产科医生。

其他:注意尽量少带行李,不要穿高跟鞋,衣服宽松,吃饭时要考虑到自己的营养需求。出现异常时一定要请人帮助。

孕期准妈妈们补充营养要注意什么呢?

“怀孕第1个月,主打叶酸;第2个月,主打维生素C、B6;第3个月,主打镁、维生素A;第4个月,主打锌……”近日,一条名为“孕期各月主打营养素大搜罗”的微博,“专业”地阐述了孕期每个月的营养补充关键点,被网友盛赞为“超级实用”。

但营养专家对此却持否定态度,因为整个孕期对各类营养元素的需求差别并不大,只要分孕早、中、晚三个阶段有所侧重补充即可,按月份讲究营养没必要,一般人也做不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盲目、胡乱、过量补充营养素,还会给胎儿和母体带来“毒性”。

孕期营养分三期无须按月份讲究

“孕期营养主要分孕早中晚三个阶段,各有侧重,不必纠结于某个月份该补某个营养素!”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谭荣韶告诉新快报记者,根据中国营养膳食指南,在不同的孕阶段,各种营养素都有其具体需要量,一定要做到膳食均衡。

在孕早期,孕妇要吃够主食,保证碳水化合物供给,其中淀粉分解后的葡萄糖可以直接通过胎盘屏障给胎儿提供能量。以防止早孕反应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利用母体自身的脂肪、蛋白质为胎儿供给能量,可能出现酮症反应。此外,还要注意膳食清淡、少食多餐,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

在孕中期和晚期,大部分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和种类都差不多。相比孕早期,应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及海产品的摄入;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同时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维持体重适宜增长。“只要体重宫高腹围在正常范围,表明营养充足,问题不大。”谭荣韶说。

微量元素过量“有毒”

谭荣韶指出,现代人营养条件好,从门诊情况看,大部分孕妇存在的问题是营养过剩,有些孕妇为了使胎儿健康活泼,还盲目跟风服用复合维生素、鱼肝油和钙片等营养补充剂。“营养补充剂不能替代膳食营养源,而且微量元素补充过量,反而会危害母体和胎儿健康。”

维生素A――孕妇若超量服用维生素A,不仅可引起流产,而且还可能发生胎儿神经和心血管缺损及面部畸形。除非已确诊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才需要额外补充。一般来说,每日合理的膳食可提供5000~8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就能充分满足孕妇每日所需。

维生素B6――很多妇女怀孕后早孕反应比较严重,经常呕吐,有人就认为多服点维生素B,既能止吐,又可补充维生素。其实不然。孕妇过量或长期服用维生素B6,胎儿就容易对它产生依赖。孩子出生后易出现哭闹不安、易受惊、眼球震颤、反复惊厥等异常表现,如果诊治不及时,将会留有智力低下的后遗症。其实,妇女在妊娠期,维生素B6的每日需要量仅比非孕时增加0.6毫克,而日常食物,如肉、鱼、蛋黄、豆类等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就是在妊娠早期,孕妇也完全不需要额外服用维生素B6。

维生素C――孕妇如果每日过量摄入(超过1000mg)维生素C会影响胚胎发育,因为大剂量的维生素C易使体内形成“酸性体质”,这不利于生殖细胞的发育,而且长期过量服用还会使胎儿在出生后发生坏血症。

维生素D――补充过多如每日超过15毫克容易造成软组织的钙化。

维生素E――孕妇过量服用可造成新生儿腹痛、腹泻和乏力。

锌――每日补充超过45毫克,容易造成早产。碘――如果食盐中已加了碘,一般不需要再增加碘,因为碘摄入过量可诱发新生儿甲状腺素不足,影响婴儿智力。

另外,各种营养素之间都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比如: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但是如果维生素D摄入过量 导致胎儿发生高钙血症;又如钙和磷摄入的比值最好是1:2,如果钙摄入过量,便会影响磷的吸收。

“实在不放心,可以记录下自己每日饮食,请专业营养医师分析评估是否有营养缺乏,以防过量。”谭荣韶说。

孕期一日营养补充具体示例

孕早期:1、主食:每天谷类、薯类及杂豆应摄入200-300g,杂粮不少于1/5;

2、奶类及奶制品200-250g,大豆类及坚果50g;

3、肉、鱼、禽、蛋类(含动物内脏)每天150-200g,其中鱼类、禽类、蛋类各50g;

4、蔬菜300-500g(绿叶菜占2/3),新鲜水果100-200g;5.植物油15-20g、盐6g,水1200ml;

孕中晚期

1、主食:每天谷类、薯类及杂豆应摄入300-400g,杂粮不少于1/5;

2、奶类及奶制品300-500g,大豆类及坚果40-60g;

3、肉、鱼、禽、蛋类(含动物内脏)每天200-250g,其中鱼类、禽类、蛋类各50g;

4、蔬菜400-500g(绿叶菜占2/3),新鲜水果200-400g。

5、植物油25-30g、盐6g,水1200ml。

专访专家: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谭荣韶

本文Hash:d7c10ef10b6c71bd1af08cc5e2adff7fd612588f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